最後更新時間 03/26/2023
在美國才三年,去看醫生的次數卻不少,帶了很多種成藥,偏偏生病的病症都跟藥無關,只能去看醫生。
這邊廢話不多説,直接先説要看醫生怎麽做,以便現在正在痛苦要看病的人閲讀:
身份- 有保險者(公司幫忙保,學校幫忙保,自己保)
了解自己醫療保險等級
拿出保險卡,找不到的話去看看Email,或是問HR。同時盡量知道我們當時醫療保險的是哪個plan,就像台灣有很多種醫療保險種類,其中又可能分成什麽金牌等級銀牌等級。實在不知道,拿著保險卡,用著上面提供的保險碼打電話去詢問。記得的話,多問一句是否有cover prescription (藥),不過一般公司跟學校保險都有跟著,不用太擔心。這些都是爲了知道你看哪些診所、醫院是否有保險給付。
選擇保險公司指定的醫生名單
到保險公司網站查詢醫保指定的醫生名單(In-Network providers),瞭解哪些醫生、診所、醫院或是Urgent Care是保險有幫忙給付的。注意醫保指定的醫院,診所,不是包含裡面全部的醫生,也是要看那些醫生有包含其中。
唯有在名單裏面才能被保險cover。
我的保險卡顯示Office Visit $35,Specialist $55,這些金額是台灣所謂的門診掛號費(copay),例如我們一般門診,要給付35元美金,專科門診則為55元,urgent care(我把它稱爲微急診,真正的911急診為emergency room, ER)也是55元。
如果今天是看一般門診,在查詢醫保指定的醫生名單時,會發現名單内容有些顯示的並不是門診名,而是醫生的名字。我推斷醫生有自己的權利或是職等去選擇病人不同的保險plan可否cover。
另外,要注意的是有些保險專科門診必須要由Primary Care轉診(referral),有些不用。這個牽涉到保險種類 – HMO需要referral,POS需要referral,PPO不需要,EPO不需要(請看保險卡右下角)但一般來説,美國人習慣透過轉診方式看專科醫生,因爲我們不好判斷自己到底哪裏出問題。
網路或打電話預約
查的過程,記得注意門診地址離你所在地的距離以及review,再進行預約。一般預約的過程,請準備你的保險卡,以及駕照,看醫生的時候也都記得攜帶。
到指定藥局拿藥
由於美國是醫藥分離的制度,所以醫院是不賣藥的,看完醫生後,護士通常會問 What pharmacy do you use? 接著你要到指定的藥局拿藥,像是CVS、Walmart 内都有藥局(醫生的收入跟開藥數量、價格沒有掛勾)此外如果你有預算考量,或是自己偏好的要藥品品牌,我們能在看診期間跟醫生提出,例如説希望不要選太貴的藥(相同的藥不同的牌子價格會不同,我試過!真的可以)。
回家按時吃藥多睡覺
如果有驗血、驗尿等等,診所會打電話或傳訊息通知你,如果一個禮拜都沒有回應,打電話過去問都沒有問題。
Q: 美國看醫生是不是天價
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$$$$$,在美國看醫生究竟是不是天價?
我覺得有病(像是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牙齒、尿道等,非感冒着涼類型)還是去看吧,小天價,但總比到了需要手術的大天價來的友善。另外,有一點跟台灣很不同的是,這裏藥(prescription drug)跟看醫生(medical)的錢是分開的,像我上面提到的,保險保了看醫生的錢不代表有保到藥的錢,這邊提供一個小tip,有些保險公司會將RxBin跟RxPCN都放在保險卡上,如果有,就代表你有保到prescription,但cover多少就得看了。
前面提到的專科門診(Specialist ),我舉個例,兩年前,我還是學生保險,當時耳朵發炎,所以到了學校的醫護中心,我記得不用掛號費or $20,當下醫生開了抗生素(不用錢)加上點耳朵藥的錢$70多,發炎情況沒有好轉,我被referral到耳鼻喉科,他做了較全面的檢查,吸了我的耳屎,診斷出我得了中耳炎,最初我只先付掛號費,和取藥時的藥費(around $70),診所會在收到保險公司審核以及付款後,寄給我需要付多少錢的賬單。我記得再花了約250元美金。
這邊有個寫的很清楚的保險卡,給大家參考。
一般小病、感冒、頭痛、發燒、咳嗽等,幾乎都先從全科醫生(Primary Care)開始看,其中家庭醫生以及一般醫生(Family Practice/General Practice)都可以選擇。如果未來我預計在這個地方成家就可以選擇家庭醫生,這對未來追蹤病史比較方便。
你可能會遇見的英文如:
内科 Internal Medicine
小兒科 Pediatrician
耳鼻喉科 Otolaryngology or eye, ears, nose, and throat doctor (EENT)
神經外科 Neurosurgery
眼科 Ophthalmology
泌尿外科 Urology
處方藥 Prescriptions/RX
建議健康的時候就準備齊全資料,方便危急時就醫
我公司合作的保險公司為 BlueCross BlueShield,以上的步驟是根據此間保險公司寫下。各個公司可能會有些許不同,所以建議很多資料盡量在還沒生病的時候都準備好,例如就可以先找有在 In-Network providers list 内的醫生、診所、urgent care,放在某個資料夾或是記事本,才不會已經在頭昏腦漲、病入膏肓的時候,又要卯起來聼英文看英文(很累)。
延伸閱讀:
你們的鼓勵
是我努力堅持的動力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,留言或是寫信給我,都對我是很大的鼓勵🙋♀️🙋♀️🙋♀️
也希望你能點選下方拍手圖示,幫我拍手 5 下給我支持:
這是一個不用花任何錢就能支持我的方法,只需要登入FB或是 Google 帳號,給我 5 下拍手,回饋會由 LikeCoin 基金會配發。這將鼓舞我繼續寫更多文章,也能分擔一點支付網站主機的費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