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時間 04/29/2025
在國際政治與經濟交織的角力中,一場由美國掀起的關稅戰爭,正悄悄改變世界格局。這次,我們邀請到現任美國奧克拉荷馬中央大學(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, UCO)經濟學教授 Glenn(Kuang-Chung Hsu),帶領我們從經濟學的視角,深入解析貿易赤字、國債危機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脈絡。這場訪談,我們試著理解表象之下的真相,也試圖釐清,面對這波波動,應該如何思考。
🎧 完整訪談也可在 Podcast 收聽:
EP67|川普的關稅政策錯了嗎?美國經濟學教授從學術角度聊貿易戰 ft. Glenn
📌 本文重點
- 為何進口與出口同樣重要?破解貿易常見迷思
- 美國長期貿易逆差背後的真正原因與「雙赤字」機制
- 高關稅政策對美國、中國及全球市場的實際影響與歷史重演
- 國債膨脹與貨幣政策的結構性風險
- 「政府效率局」與川普的政治經濟操作
- 中美貿易戰與供應鏈重組的長期衝擊
- 如果你是總統,應該怎麼處理經濟?
川普的「對等關稅政策」:表面的公平,背後的動盪
訪談一開始,我們簡單回顧了近幾個月的貿易局勢。2025 年 3 月初,川普政府宣布對墨西哥、加拿大進口商品課徵 25% 的關稅,隨後又將中國商品關稅調升至 20%。但真正震撼市場的是 4 月 2 日那場白宮演說,川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,對 18 個主要經濟體啟動了所謂的「對等關稅政策」,其中對台灣商品加徵 32%,對越南商品則高達 46%。中國商品關稅也再次上調 10%,總稅率瞬間飆至 54%。然而,短短一週後,美國又突然宣布將加稅幅度下修至 10%,並與中國互相加碼報復性關稅措施。政策反覆之下,全球市場風聲鶴唳,企業投資決策也陷入前所未有的迷惘。
美國的「雙赤字」問題:真正的病灶藏在自己體內
當輿論焦點集中在貿易逆差時,Glenn 教授提醒我們,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並不僅僅是進口大於出口。真正的結構性問題是「雙赤字」:一方面是長年累積的貿易逆差,另一方面則是日益惡化的政府財政赤字。以 2024 年底為例,美國年度貿易逆差高達 9,000 億美元,政府赤字則突破 1.7 兆美元。透過基本的國民所得恆等式:GDP = 消費 + 投資 + 政府支出 +(出口-進口),教授推導出,當國民儲蓄減投資、政府稅收減支出這兩項皆為負值時,貿易逆差就成為無可避免的數學結果。也就是說,美國人儲蓄太少,政府花得太多,導致經常帳長年失衡。教授更直言,美國是全世界儲蓄率最低的國家之一,連歐洲人都比美國人更懂得存錢。
國民所得(Y) = 消費(C) + 投資(I)+ 政府支出(G)+ (出口(X)-進口(M))
進口是毒藥還是良藥?破解進出口迷思
進口是否真的削弱國家經濟?教授用一個生活上的例子解釋,想像你和室友共同生活,若各自單打獨鬥,煮飯、打掃樣樣來,結果只會是雙方整天都很累。相反,如果一個人專門做飯,另一個人負責清潔,大家的生活品質將大幅提升。國際貿易也是如此,讓每個國家發揮比較優勢,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,再透過交換實現資源最佳配置。進口本質上不是損失,而是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。以現代全球供應鏈為例,一支 iPhone 的組成零件來自全球不同國家,若沒有進口與分工合作,根本不可能有這樣高品質且成本合理的產品。
關稅保護主義的代價:從洗衣機案例看全民買單
教授進一步舉例說明貿易保護主義的隱性代價。2018 年,川普政府為保護本土製造業,對進口洗衣機徵收高關稅,迫使 LG、三星等品牌將部分產線搬回美國。表面上看似挽救了 2000 個工作機會,但代價卻是洗衣機與烘乾機價格飆升,全國消費者因此每年多支付高達 15 億美元的成本。換言之,政府以關稅手段短暫維護了少數人的工作,但卻讓全體國民共同埋單,造成經濟整體效率下降。這正是經濟學中著名的「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成本」概念。

廣場協議與歷史的重蹈覆轍
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以強硬手段解決貿易問題。1985 年,美日貿易緊張之際,美國主導簽訂「廣場協議 Plaza Accord」,迫使日圓升值以降低美國對日貿易逆差。短期內,美國逆差確實收斂,但日本隨後陷入資產泡沫崩潰,經濟停滯長達十年,被稱為「失落的十年」。教授認為,川普的作法幾乎是歷史翻版,卻忽視了當年結局的教訓。
報復性關稅與全球經濟的傷痕:歷史何其相似
如果以為提高關稅只是美國一廂情願的政策,顯然過於天真。Glenn 教授指出,歷史早已提供足夠的警訊。1929 年美國爆發經濟大蕭條,當時胡佛總統政府為了挽救國內農業與工業,推動了《Smoot–Hawley Tariff Act》(斯姆特-霍利關稅法案),大幅提高超過 2 萬項進口商品的關稅。初衷是保護本國產業、振興就業,結果卻適得其反。各國隨即展開報復性關稅行動,全球貿易量在短短兩年內大幅萎縮近三分之二,雪上加霜地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崩潰與長期低迷。
將時光拉回今日,我們看到相似的腳本正在重演。中國、歐盟、加拿大等主要經濟體對美國的加稅行動快速反制,各自祭出關稅回應或中止部分雙邊合作。這不僅造成商品價格上漲、供應鏈混亂,也讓企業界陷入前所未有的「不確定性恐慌」。投資延宕、計畫凍結、生產外移成為主流反應,加速整體經濟放緩的趨勢。對全球化高度依賴的產業來說,這場報復性關稅行動形同「經濟戰爭」的起點,而歷史曾經發生的災難,如今有可能再次降臨。
拜登的溫和繼承與結構性難題
談及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,教授認為,拜登基本上延續了川普留下的高關稅政策,並未大幅改變貿易戰格局。不同的是,拜登選擇了較為溫和、修補性的管理方式,沒有進一步激化衝突。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,美國自雷根以來兩黨的經濟路線早已定型:共和黨主張減稅刺激供給,但加劇財政赤字;民主黨則傾向對富人增稅,力求縮小赤字。教授坦言,長期來看要真正解決美國的財政問題,唯一辦法是針對高所得者加稅,然而政治現實讓這條路艱難無比。
「Doge」效率局與川普經濟團隊的誤區
教授提到,川普成立所謂的「政府效率局(Doge)」,仿效阿根廷總統米雷伊(Javier Milei)推動的大砍政府改革,甚至模仿他手持電鋸的象徵性演出。但美國的問題並非政府臃腫,而是財政結構高度僵固。前三大支出──健保、社會福利、國防──難以砍減,僅憑解散教育部、環保署等部門,根本杯水車薪。再加上川普周邊經濟顧問多非專業背景,甚至引用毫無意義的數學公式來推估「對等關稅」,這反映了當代政治領導者在經濟議題上,越來越傾向以表演性象徵取代制度性設計,對長期治理而言是一大風險。

中美談不攏的後果:全球經濟大蕭條
如果中美雙方最終無法達成妥協,教授警告,最壞情況將是全球經濟進入大規模蕭條。美中兩大經濟體全面對抗,將導致全球供應鏈大幅斷裂,不僅美國與中國自身重創,包括台灣在內的出口型經濟體也將首當其衝。特別是台灣許多傳產業與中國製造業深度綁定,貿易戰一旦全面升級,影響將無可避免且深遠。
國債與貨幣政策:失控的隱形炸彈
2025 年,美國國債已超過 36 兆美元,債務比GDP更高。教授指出,當赤字過高,政府往往誘惑中央銀行印鈔解套,而這種干預貨幣政策的行為,正是經濟學界最嚴重的警訊。他特別提到,美國過去罕見動用「存款準備率」降低的手段釋放資金,這在教科書中幾乎是警告等級的最後手段,因為此舉將會導致貨幣過度擴張,中央銀行難以掌握實際市場資金流動,進而失去對通膨的控制能力。若中央銀行失去獨立性,最終將重蹈拉美國家的貨幣崩壞與惡性通膨悲劇。教授強調,正是這種政治壓力讓貨幣政策日漸失去技術性判斷,若總統頻繁介入央行決策,後果將類似阿根廷、委內瑞拉等國家,陷入通膨與信用崩潰的死循環。
如果我是總統:自由市場才是長久之道
當問到「如果你是美國總統,你會怎麼做?」教授答得乾脆:讓市場自由運作,政府不宜過度干預。他強調,總統不需要樣樣精通,但一定要有能力用對人,特別是能夠信任並尊重專業經濟團隊。以小布希為例,雖然經常被低估,但他的經濟政策得力於德州農工與其他大學的經濟教授團隊,讓政策得以穩健落實。
結語:當經濟成為國力的命脈,我們每個人都該理解經濟學
從關稅政策、貿易戰、供應鏈斷裂,到國債與貨幣政策,一個共同的線索貫穿始終──那就是經濟運作邏輯的力量。無論是國家領袖還是普通民眾,如果缺乏對經濟基本運作的理解,將無可避免地做出錯誤決策,進而付出沉重代價。正如 Glenn 教授所言,經濟學的核心精神,是在無限慾望與有限資源間,尋找最有效率的配置。今天的世界,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快,唯有掌握經濟學邏輯,才能在巨變中保持清醒,看清未來。經濟學,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公式,而是每一個人,為自己與社會開創更好明天的必要知識。
🎙 來賓簡介|Glenn (Kuang-Chung Hsu)
Glenn(Kuang-Chung Hsu) 為美國奧克拉荷馬中央大學(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)經濟學教授,專長領域包括國際貿易、勞動經濟學與能源產業分析。他的研究著重探討全球經濟問題、企業佈局與政府政策間的互動,並著重外包、工資結構與貿易衝突對勞動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長期影響。Glenn 教授曾多次發表於《Review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,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, Empirical Economics 、《Applied Economics》、《Energy Economics》等國際期刊。畢業於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碩士,並於德州農工大學(Texas A&M University)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。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給朋友,或在留言區、Email裡告訴我你的想法。你的每一點回應,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鼓勵。
也可以在文章尾巴輕輕點個 ❤ 讓我知道,你在這裡陪伴著我 🙋♀️🙋♀️🙋♀️
如果你願意支持我繼續走在這條創作的路上,也歡迎到我的 Podcast Subscribe 頁面,能透過 Line Pay/信用卡小額贊助,或直接看這裡銀行轉帳。
一杯咖啡的溫度、一份簡單的心意,都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,錄製下去的力量。謝謝你們 <3
更多美國留學資訊、文化分享(衝擊)、生活點滴都在這
外婆專線是我錄製的podcast,主要是為外公外婆做的節目,我希望外公外婆多看電視報紙不與外界脫節,可是外婆總說眼睛看容易累,讓她聽聽收音機,她嫌吵,說「不是你在說話」;於是外婆專線誕生了,願帶領外公外婆遊遍世界
外婆專線的臉書 – HotlinetoGrandma
外婆專線的IG – uslife_hotlinetograndma
延伸閱讀
為何常聽見「要吸大麻,去拉斯維加斯啦,這裡不行!」 正所謂家有家規,州有州法
1 comment
Touche. Solijd arguments. Keepp up tthe grea wor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