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時間 02/22/2022
每年接近尾聲時,總有各種節慶,像雙11光棍節、感恩節、黑色星期五、聖誕節、跨年…各式藉口聚餐來反省過去一年以及迎接新的一年,趴踢趴不完,我們張開雙臂歡迎最花錢最愛刷卡季的到來吧
因為這些理由,我覺得這段時間大家的消費力必定比過去幾個月高,是不是真的這樣呢?咱們來瞧瞧吧。umm…好像不完全是我想的這樣。
業者催買氣,年初年底普遍花費高
從零售業的營業額來觀察,臺灣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近五年各月份數據指出,大家在10月的消費力飆升,11月趨緩,12月、1月戰鬥力最高(我原以為是11、12月)。10月份呢,臺灣各百貨週年慶,又巧逢雙十連假增加購買慾,年底更是全世界普天同慶的跨年,1月份則是我們專有的農曆春節準備期!「每條大街小巷,每個人的嘴裡,見面第一句話,就是恭喜恭喜(唱歌~~ 」家家戶戶籌備禮物送人或是積存糧食好過年的景象正浮現於我腦海。
我們商家可能跟大陸雙11、美國感恩節沒有很混得很熟,折扣不多,消費者自然沒有多做消費。(不過!很可能反應在電商?)
統計數字至今年2017年10月為止,10月的零售業營業額約為3680億,相比2016年10月份為3560億,增加120億,也就是3%。按照以往情況來看,今年12月就很可能突破3700億,再創新高;而到了2月、3月明顯看出消費力降低,春節後買氣轉淡,大家失血過度後需要休息一陣子再繼續花錢$$$
來看看美國的狀況。
美國的情況跟我最初想的比較像,營業額5年來的10、11、12月都名列前三名,而後開始降溫;兩張圖看下來,除了知道美國的平均物價、消費金額比較高外,也是知道兩個社會的整體消費力皆在成長。
便利超商、超市、大賣場、百貨營收年年搶第一
台灣將零售業分為12類,由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佔29.41%衛冕,第二名汽機車及其零件則佔14.99%,而食品、飲料為第三名佔11.75%。
綜合商品零售業其中百貨公司業營業額居首位8.13%、再來依序為連鎖式便利商店業7.54%、超級市場業4.82%,目前臺灣的超級市場包括農會超市、全聯(合併松青)、頂好、Jasons Marketplace或c!ty’super等。
超級市場成長幅度大,便利商店需求高
我們將十年來連續衛冕寶座的綜合商品零售業拿出來了解一下,照比例來看,百貨公司業營業額最高,實在覺得是因為單價都很高阿,裡面什麼都有,從女人必買的化妝品、衣服、鞋子,然後是許多品牌的手錶、運動鞋、家庭用的床、電器、按摩椅等等,營業額自然高。
倒是便利商店雖然營業額所佔比例稍微下降,但實際營業額卻也是成長驚人,由此可見忙碌的人們都是很依賴便利商店的。目前臺灣便利商店以統一佔比最高,共有5125家;全家有3105家,萊爾富為1340家,OK則為920家。根據我小跑跳臺灣的稍微觀察,萊爾富普遍位於人口較少處…但OK我就沒有太多想法了,統一跟全家的話處處有。有便利商店的存在,我不會煮飯不怕餓死。
其他三者的營業額差不多,零售式量販業的前幾名家樂福、大潤發、愛買、好市多在臺灣比例日漸增多,家樂福目前有109間,大潤發22間、愛買16間、好市多則有13間。好市多最近愈來愈多間,新竹桃園都有歐(因為我老覺得這麼新潮的店,只有直轄市會有哈哈哈哈~)它的巧克力餅乾好好吃。
另外,值得一提是十年來成長幅度最大的超級市場,臺灣的超級市場業近年因為深入社區展店,多強調生鮮蔬果食品又增加日常商品販售品項,採取低價並引進會員制度、開放信用卡及儲值卡小額付款,營業額因此逐年攀升。臺灣目前以全聯數量900間居首,再來是美聯社611間居次,頂好為300間。
根據維基百科給零售業的定義,零售業分為店面零售商和無店面零售,店面零售業普遍包含便利商店超級市場、百貨公司、量販店等,無店面零售則有人員直銷、直效行銷、自動販賣機等。
延伸閱讀: 全世界電商勢不可擋,成長率卻逐年下降恐漸飽和
2 comments
Thanks for your blog, nice to read. Do not stop.
Mark, thank you for the encouragement. I will keep doing it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