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時間 02/22/2022
新年快樂~(拜個極晚年。新年呢不免有著大大小小的習俗,像是除夕團圓、初一走春、初二回娘家、初三睡到飽,初四迎神…但感覺我們這輩大家不太管就是出去玩!出去玩!出去玩!我感覺家在臺北的人過年就會特別無聊和特別一般,臺北人甚至比一般周末更好約,去的地方呢就電影院、百貨公司、夜市(攤販還不一定有來)、公園、陽明山…最大差異就是人更多。
但聽著返鄉的朋友們說,那邊一個年貨大街,這邊一個放鞭炮,在外加煙火賞花等等讓人好羨慕阿。年假的人潮流動一定比一般時候大吧?感覺搭客運、臺鐵、高鐵的人會比平常多。
年節臺北出站人數依舊居冠,機捷分散桃園人流
依據臺灣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公佈的每日各站點進出站人數來看,以下為小年夜到初五的臺鐵各站出站人數排行。
五年來前五名變化都不大,皆以臺北居首,臺中為次,接著是桃園、臺南、中壢。把桃園拉出來看,出站人數前幾年變化不大,均佔整體的4.7%左右,不過在2017年3月2日機場捷運的通車後桃園的人次迅速掉了一個百分點至3.7%,也從蟬聯四年第三名的位置落至第五名。
臺北站雖然始終名列第一,但無論從比例或人數來看都在減少,但是2017年它下滑超過一個百分點,臺中略升,其他桃園、臺南、中壢均減少,由此可見民眾去別處的比例是增加的,或者他們多了其他方式到這五個地方。
遊子除夕返鄉,臺北出站人數量僅佔6.4%
其實我本來以為春節這段期間,會有其他站的出站人數超過臺北,但事實證明無論何時第一名全數依舊被臺北包辦。
12月假期多,搭乘臺鐵旅客人數均成長
拉遠看到整年大家搭乘臺鐵的情況。
圖表顯示近五年的某幾個月份搭乘臺鐵的人數明顯少,分別為2月、6月、9月,搭乘人數較多的月份則有8月及12月。過年的日子明明落在2月,為什麼搭乘人數反而減少,我…其實不理解,因為一家人返鄉傾向開車划算、搭高鐵比較快?或是大家真的流行出國過年?6月期末考、9月開學大家不出門?10月連假趴趴走,人數上升?
好吧,我認為8月跟12月比較好解釋,8月是全世界學生的暑假,12月更是西方人的聖誕假期,除了許多外國人來觀光外,大批華僑也會在此時返臺探親,來到臺灣的外國人們一般會選擇搭火車遊玩,因此搭乘人數自然比其他月份高。以下為交通部觀光局公佈來臺的旅客人數,資料顯示年年12月是旅客訪台的高峰月份。
不斷修正路線,臺鐵地位屹立不搖
民國86年時臺灣總人口數有2100萬人,搭乘臺鐵人數統計有1億6千萬,平均一個人約搭7.6次,20年後臺灣人口有2300萬人,搭乘臺鐵的人增加到2億3千萬,一個人則平均搭到臺鐵的次數變為10次,也就是說搭的人變多,或者一個人搭的次數增加。
目前臺鐵營運路線共有13條,其中三條核心為西部幹線、東部幹線、南迴線。臺灣西部的縱貫線(含臺中線、海岸線)及屏東線合稱為西部幹線;東部幹線結合宜蘭線、北迴線以及臺東線;南迴線則為枋寮至臺東。主幹線外有著許多支線,它們隨著氣候、地形、時間、人群可能廢止或增加,讓人民能更方便到不同的地方,或許就因爲臺鐵所到之處依舊不是其他後輩能輕易取代的,其位置才如此屹立不搖吧。
重要數據
2013年-2017年年節臺鐵各站出站量臺北均居冠,佔比皆超過8%
2013年-2017年搭乘臺鐵人數於2月、6月、9月少;於8月、12月多
1997年平均一人搭臺鐵7.6次;2017年平均一人搭臺鐵10次
延伸閱讀:
來臺人數去年破千萬人次,連續10年穩定成長,亞洲區旅客占近九成
《旅遊觀察》首部曲- 星國與大馬僅一線之隔,一人用餐兩國價格竟相差快4倍
L NOTE
不知道是大家返鄉的交通方式變多,還是年味變淡了。記得小年夜的下午我去拜訪客戶時,他先跟我抱怨春節的車流在臺北根本沒有減少,而後說他隔天要到日本拜訪客戶。我問他不用過年嗎,他很快回我現在哪有什麼過年不過年,交通太發達大家平常就可以回家,過年已經沒有很重要了。
過去,過年前就開始貼春聯,更久之前還會現熬漿糊,除舊布新,洗窗子、整理房間、客廳、廚房、大掃除,到了除夕晚上小孩子就是要熬夜守歲(今年我說要守歲,我朋友說別守了你早就老了,大過年有必要這樣說話嘛。凌晨5、6點會有鞭炮跟小孩敲門拜年,初一吃餃子給長輩磕頭敬茶,再穿上新衣拍照。
現在,有了超商不用再囤積年貨,貼春聯不用漿糊用膠帶,年夜飯愈來愈豐盛卻吃不出太多不同,春節綜藝節目年年都有,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滑手機的背景聲音,初一不用早起,大家很累睡到多晚是多晚。過年的儀式愈來愈精簡,還記得以前都會有人問新年新願望是什麼,現在不知道是因為大家懶得問,還是我們從來沒有想要回答這個問題,也就沒人再問了。
或許這跟要不要慶祝某些節日的觀念有異曲同工之妙,我是個愛慶祝節日的人,像生日、中秋節、聖誕節、跨年等等等,有人說這都是商業手法,刺激消費,可是我認為它們不光是節日呀,它們是讓我與我喜歡的人們聚在一起最好的理由;當然也是有人說平常就可以選擇跟誰在一起,為何要特別某個節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