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時間 02/22/2022
想想現在假日出門去九份、陽明山、故宮或者出臺北到宜蘭、花蓮等景點,是不是常常聽到不同的語言,越南文?日文?韓文?普通話?英文?法文?聽不懂的文?有時頭一歪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國外呢?
上一篇提到每年的12月來臺人數增加,間接使臺鐵搭乘量提升。那,究竟是誰來臺灣呢? 以下為民國106年來臺旅客的各洲人數和比例。
來臺人數以來自亞洲為大宗,一整年下來約有958萬人來,占了89.27%,其中又以大陸人為多數有273萬人,占29%,其次為日本占20%,再來是韓國11%。而其他四洲來臺人數多寡依序為美洲、歐洲、大洋洲、非洲。普遍來說,一臺飛往亞洲的飛機約可乘載180人左右,因此一年有5萬臺這樣的飛機降落,每天有136臺。
將時間拉遠至過去20年,交通建設的發達、匯率的改變、簽證方便與否、各景點的食宿方便程度、旅遊品質等都層層影響來臺的人數,光從總人數來看,除了民國92年與前一年相比減少72萬人次,微幅下降20%外,其他均穩定成長。
民國86年總計有235萬人來臺,過了10年漲幅5.7成至371萬,接著一路攀升至1074萬到去年,成長超過百分之百;不只來臺總人數成長,以洲來看,人數也皆穩定上升,不過,如果從比例觀察,只有亞洲區來臺人數比例在提高,其他四洲比例卻在下降。
美洲來臺人數減少的尤其嚴重,民國86年時美洲來臺人數有14.87%,20年後只有6.54%;時間縮小觀察,又是另一種變化。
亞洲區來臺人數可能持續減少,三年內下滑16.31%
雖然從20年前看,亞洲區的來臺人數有增無減,還始終占五洲之首,但近五年的趨勢卻在下滑,也絲毫沒有攀升的跡象。亞洲區來臺灣的人於民國104年達最高峰占53.16%,到了106年只剩39.85%,三年減少16.31%。
這群人很大一部分可想而知是來自大陸人。而從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當選臺灣總統後,因為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,加上社會氛圍對於大陸並不友善,進一步加速陸客退潮,我們看到數字,大陸人來臺比例確實在減少。
來臺旅客7成目的為旅行,觀光產業不容忽視
整體來說,來臺人數穩定成長,來的原因很多,觀光局的分類像商務、觀光 、探親、求學、開展、醫療合作等。
這五年來除了102年,每年七成來臺灣的人都是為了觀光,臺灣發展經濟的一項主要產業就是觀光,雖然說來臺人數年年有增無減是好事,但來的人會不會花錢是另外一回事,兩岸政治因素和臺灣選舉的因素,一般預測陸客來臺人數會持續下滑,有些人指出新南向政策有補足陸客流失的問題,但是多數商家也說東南亞旅客只看不買,陸客會買,一買還一鳴驚人。
或許觀光產業不用臺灣百分百關注,畢竟工業3.5、工業4.0也是我們如火如荼發展且討論的事項,但既然觀光仍然是臺灣一大經濟來源就不應該忽略。排除政治來說,如果多數商家都說東南亞旅客經常只看不買,政府或許能從各景點蒐集資料了解東南亞旅客都買什麼樣的東西,再提供資訊給臺灣商家參考。暢銷的產品應該有多管道交易如網購,使各旅客在歸國後能以持續購買;政府也能計畫多種合作方式,像是東南亞和臺灣的商家聯合促銷、舉辦活動等等。
重要數據
民國106年,來臺總人數1074萬,以來自亞洲人為大宗,958萬人次占89.27%,其中大陸人有273萬,占29%,再來為日本、韓國
民國86年至106年,來臺人數除了92年每年穩定增長,20年前後增加836萬,近1/3台灣人口
民國104年至106年,亞洲區來臺人數比減少16.31%
民國103年至106年,來臺灣的人目的7成為觀光
延伸閱讀:
《旅遊觀察》首部曲- 星國與大馬僅一線之隔,一人用餐兩國價格竟相差快4倍